1:这句话的意思是,这世间必定先有善于识马、相马的伯乐,伯乐再去从马群中,从千千万万的马匹中发现好马,并挖掘培养其善跑的才能,然后才会有了让世人惊叹的千里马。
2:这句话更加着重于伯乐的重要性,认为伯乐比千里马更重要。认为伯乐的发现与培养是千里马出现的前提条件。
春秋时秦国人伯乐,路上遇到一匹千里马驾着装盐的车爬太行山,它的膝盖折断皮肤也溃烂了,被鞭打着爬到山路的中间,再也上不去了。伯乐从车上跳下来,抱住它痛哭,并脱下自己的麻布衣服给它披上。千里马于是低下头叹了一口气,又昂起头高声嘶叫,它知道伯乐是自己的知己。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是唐代韩愈的一句名言。其意思是指世上有识别马的伯乐,然后千里马才被发现。千里马一直都存在着的。但是伯乐不是任何时候都有的。这说明这样的一个显而易见的道理:当有人识才之才才会涌现出无数的人才,能识别人才的人,比人才更难得、更可贵。
意思是一直碰不到有真实才学,真正能力的人。
意思是自己再有能力,也得有个人赏识自己才行。“千里马”指人才,“伯乐”是赏识人才,重用人才的人。
出自《战国策·楚策四》。
原文:
君亦闻骥乎?夫骥之齿至矣,服盐车而上太行。蹄申膝折,尾湛胕溃,漉汁洒地,白汗交流,中阪迁延,负辕而不能上。
伯乐遇之,下车攀而哭之,解纻衣以幕之。
骥于是俯而喷,仰而鸣,声达于天,若出金石声者,何也?彼见伯乐之知己也。
译文:
您也听说过千里马的事吗?千里马老了,驾着装盐的车爬太行山。它的蹄子僵直了,膝盖折断了,尾巴被浸湿,皮肤也溃烂了,口水洒到了地上,汗水满身流淌。被鞭打着爬到山路的中间,再也上不去了。
伯乐遇到了它,从车上跳下来,抱住它痛哭,并脱下自己的麻布衣服给它披上。
千里马于是低下头叹了一口气,又昂起头高声嘶叫,那声音直上云天,发出金石相撞一般的响亮声音,这是为什么呢?它知道伯乐是自己的知己啊。
《战国策》又称《国策》,为西汉刘向编订的国别体史书。资料年代大部分出于战国时代,包括策士的著作和史料的记载。
意思是自己再有能力,也得有个人赏识自己才行。这里的“千里马”指人才,“伯乐”是赏识人才,重用人才的人。“千里马遇到伯乐”出自《战国策·楚策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