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常常是托物言志,借景抒情,他们忧国忧民,又常常饱览祖国锦绣江山,所以抒发感情是很正常的,况且泰山乃是五岳之尊,古往今来,很多文人骚客都会在这座名山留下诗文,更有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之说,所以杜甫借登泰山来抒发感情也就不奇怪了!
杜甫的望岳是指四川省峨眉山,是中国五岳之一,也是佛教圣地之一。望岳这首诗主要写了杜甫在游历巴蜀途中,望着峨眉山壮丽的景色,思绪与感慨的表现。诗中写到“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虽然这里没有人的痕迹,但可以听到人类的声音,这让杜甫感动不已。他感叹万物有灵,人与自然之间也有真挚的相互依存,而峨眉山则成了表现此情之思、这情之源的完美背景。此诗充分表现了杜甫在景物描写和意境描绘方面所表现出的高超才华,被誉为“壮丽恢弘、情感深沉”的代表之作。同时,望岳也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广泛的赞誉和崇敬,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面旗帜。
望岳中的岳指泰山。《望岳》诗的首联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就交待了岳指什么山:岱宗夫如何?
其一:岱:大山的意思,是五岳之首泰山的别称。
其二:此山位于齐鲁大地即今之山东境内,又称之为岳,排除了五岳中的其它可能性。
杜甫《望岳》诗,共有三首,分咏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望东岳泰山的作于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裘马清狂”的漫游生活。此诗即写于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时,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蓬勃勃的朝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