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四月芳菲尽是哪首诗

全诗如下: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译文:


四月正是平地上百花凋零殆尽的时候,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放。


我常为春光逝去无处寻觅而惋惜,却不知它已经转到这里来。

这是诗是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写的,题大林寺桃,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心此中来。这首诗写山下到四月底。一个春季已结束了,已经进入了夏季。有一天大诗到山上寺庙访友。忽然间看到几棵桃树还开着桃花。写下此诗。

不是“人间四月芳菲未尽”,是“人间四月芳菲尽”,出自唐代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

此诗写的是初夏四月作者来到大林寺,此时山下芳菲已尽,而不期在山寺中遇上了一片刚刚盛开的桃花。

诗中写出了作者触目所见的感受,突出地展示了发现的惊讶与意外的欣喜。

作品原文: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白话译文:

在人间四月里百花凋零已尽,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

我常为春光逝去无处寻觅而怅恨,却不知它已经转到这里来。

作者: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并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其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出自唐代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

全诗为: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赏析:该诗短短四句,从内容到语言都似乎没有什么深奥、奇警的地方,只不过是把“山高地深,时节绝晚” 、“与平地聚落不同”的景物节候,做了一番纪述和描写。但细读之,就会发现这首平淡自然的小诗,却写得意境深邃,富于情趣。

大林寺桃花

唐代 ·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这首诗中,既用桃花代替抽象的春光,把春光写得具体可感,形象美丽;而且还把春光拟人化,把春光写得仿佛真是有脚似的,可以转来躲去。不,岂只是有脚而已,看它简直还具有顽皮惹人的性格呢。在这首短诗中,自然界的春光被描写得是如此的生动具体,天真可爱,活灵活现,如果没有对春的无限留恋、热爱,没有诗人的一片童心,是写不出来的。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