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孺子赏月》的故事告诉我们对于别人的看法,不要一味地盲目苟同,要懂得运用自己的智慧,巧妙地发表自己的观点
?
徐孺子赏月的回答妙在:把人的眼睛和月亮做了比较,借助了某样东西来回答提问者。
徐孺子九岁的时候,曾经在月光下玩耍,有人对他说:“如果月亮里面什么也没有,会非常明亮吧?”徐孺子说“不是这样的,如同人眼中有瞳孔,没有它,眼睛就不明亮。”
出自:南朝时期刘义庆所作《世说新语》。
原文: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时所作的文言志人小说集,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坊间基本上认为由南朝宋刘义庆所撰写,也有称是由刘义庆所组织门客编写,又名《世说》。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魏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通行本6卷36篇,有梁刘孝标注本。
徐孺子的回答妙就妙在他避开了“月亮”这一概念,而偷换了“眼睛”的概念,以“眼有瞳仁”优于对方的“月中有物”,这是辩论中常用的技巧---“偷换概念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译文:徐孺子九岁的时候,曾经在月光下玩耍,有人对他说:“如果让月亮里面什么也没有,会非常明亮吧?”徐孺子慢慢地说:“不是这样的。比如人的眼睛里有瞳孔,如果没有瞳孔一定看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