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指国家被攻破百姓流离失所,民不聊生,“深”指草木茂盛。国家不安定,城市变成废墟,杂草丛生。 …
jú huā菊 花táng yun zhěn唐 元 稹qiū cóng yào shè sì táo jiā秋 丛 绕 舍 似 陶 家,biān yào lí biān rì jiàn xié遍 绕 篱 边 日 渐 斜。bù shì huā zhōng piān ài jú不 是 花 中 偏 爱 菊,cǐ huā kāi jìn gèng wú huā此 花 …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答谢中书书南北朝: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夕日 一作:阳)译文: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 …
【成语】虎兕出柙【读 音】:hǔsìchūxiá【释 义】:兕:犀牛一类的野兽。柙:关兽的木笼。虎、兕从木笼中逃出。比喻恶人逃脱或作事不尽责,主管者应负责任。【出 自】:无【近义词】:虎荡羊群【反义词】:放虎归山蛟龙得水 …
全诗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意思是在东边的篱笆下采菊花,悠然自得,一抬头看到了南面的山坡好美。说的是诗人归隐田园后的一种生活状态,每天或者无忧无虑的田园生活,心无挂碍,悠然自得。“悠然见南山。”出自陶渊明的《饮酒·其五》。原诗如下:结庐 …
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释义: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2、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二》释义:草木凋零是因知宋玉的悲伤,文采洒脱学问渊博可当我师。3、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师说》释义:老师,是(可以)依靠来传授道理、 …
甚【拼音】:shèn【字义】:很,极【组词】:甚至、甚嚣尘上。【拼音】:shén【字义】:什么;怎么,同“什”【组词】:甚么(甚么)【甚聪慧】:甚,是十分,很的意思,应读作shèn。亦-释义释义1.也(表示同样);也是。 2.姓。[拼音][yì][部首]亠[笔画]6[繁体]亦是-释义释义1.对;正确(跟“非”相对)。 2.认为正确。 3.表示答应的词。 4. …
1、原文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2、译文粉红色的荷花已经凋谢,幽香也已消散,光滑如玉的竹席带着秋的凉意。解开绫罗裙,换着便装,独自登上小船。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雁群飞回来时,月光已经洒满了西楼。落花独自地飘零着,水独 …
赤壁赋是苏轼的名篇。原文如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 …
意思是两只黄鹂在空中鸣叫,一行白鹭在天空中飞翔。赏析:此两句,诗人以不同的角度对这副美景进行了细微的刻画.翠是新绿,是初春时节万物复苏,萌发生机时的颜色.以“鸣”发,黄鹂的啼叫,给人一种轻脆,悦耳之感.早春时节嫩芽初发的柳枝上,成双成对的黄鹂在欢唱,构成了一幅具有喜庆气息的生机勃勃的画面.而黄鹂居柳上而鸣,这是在静中寓动的生机,下句则以更明显的动势写大自然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