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内容

对辛勤劳动的赞美古诗_辛勤劳动的诗句

1、《归园田居·其三》 ——魏晋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译文:南山下有我种的豆地,杂草丛生而豆苗却稀少。早晨起来到地里清除杂草,傍晚顶着月色扛着锄头回家。道路狭窄草木丛生,夕阳的露水沾湿了我的衣服。衣服沾湿了并没有什么值得可惜的,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2、《田上》——唐崔道融 …

七夕节手抄报简单漂亮_七夕节手抄报简单漂亮字少

  1、情无长短,爱无距离,缘分总在你身边。收藏甜蜜,把握幸福,真爱永远不改变。愿你能拥有世上最真挚的爱,最浪漫的情。七夕快乐!  2、七夕将至,愿你在七夕收获七份大礼,一份祝福,一份微笑,一份收获,一份喜悦,一份健康,一份平安,一份真情。最后祝你幸福一生,爱情甜蜜。  3、即使没有鹊桥,他们也会夜夜在梦里相见,小小银河又怎能把爱恋阻断,深深的思念任什么也割 …

独坐敬亭山的解释_独坐敬亭山解释动画

全诗意思: 群鸟高飞无影无踪,孤云独去自在悠闲。 敬亭山和我对视着,谁都看不够,看不厌,看来理解我的只有这敬亭山了。 原文: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独坐敬亭山》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所作。这首诗的写作目的不是赞美景物,而是借景抒情,借此地无言之景,抒内心无奈之情。诗人在被拟人化了的敬亭山中寻到慰藉,似乎少了一点孤独感。独坐敬亭山译 …

关于赞美秋天的古诗_描写赞美秋天的古诗词

1、《山行》 唐代-杜牧原文: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2、《望洞庭》 唐-刘禹锡原文: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3、《秋夕》 唐-杜牧原文: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4、《秋夜曲》 唐-王维原文: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银筝夜久殷勤弄, …

摊破浣溪沙词牌格律_摊破浣溪沙 词牌

浣溪沙,本唐代教坊曲名,因西施浣纱于若耶溪,故又名《浣溪纱》或《浣沙溪》。上下片三个七字句。四十二字。分平仄两体。平韵体流传至今。最早的是唐人韩偓词,是正体。上片三句全用韵,下片末二句用韵。过片二句用对偶句的居多。仄韵体始于南唐李煜。另有《摊破浣溪沙》,又名《山花子》上下片各增三字,韵位不变。此调音节明快,句式整齐,易于上口。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又有 …

石灰吟教案_石灰吟教案芷欣

《石灰吟》是明代政治家、文学家于谦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托物言志,采用象征手法,字面上是咏石灰,实际借物喻人,托物寄怀,表现了诗人高洁的理想。全诗笔法凝炼,一气呵成,语言质朴自然,不事雕琢,感染力很强;尤其是作者那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大无畏的凛然正气更给人以启迪和激励。于谦从小学习刻苦,志向远大。相传有一天,他信步走到一座石灰窑前,观看师傅吟们煅烧石灰。只 …

七夕的由来和传说_七夕的来历和故事

1. 是有的。2. 源自中国古代的一个浪漫爱情故事,称为“牛郎织女”传说。故事中,牛郎和织女是天河两岸的星星,因为违背了天规而被分隔开,只有每年的七夕夜才能相会一次。这个故事象征着爱情的坚贞和相互思念的情感。3. 延伸至今,成为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在这一天,人们会庆祝爱情,表达对爱人的思念和祝福。同时,也有一些习俗和活动与七夕节相关,比如放飞孔明灯、写情书、赏 …

从军行王昌龄意思_从军行王昌龄意思翻译最简20字左右

从军行作者: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注释  1.从军行:乐府旧题,内容多写军队战争之事。  2.青海:指青海湖。  3.雪山:这里指甘肃省的祁连山。  4.穿:磨破。  5.金甲:战衣,金属制的铠甲。  6.楼兰:汉代西域国名,这里泛指当时骚扰西北边疆的敌人。  7.孤城:当是青海地区的一座城。一说孤城即玉门关 …

元日这首诗_元日这首诗抓住了哪三个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

元 日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译文在爆竹声中,送走了旧年迎来了新年。人们饮美味的屠苏酒时,又有暖和的春风扑面而来,好惬意!天刚亮时,家家户户都取下了旧桃符,换上新桃符,迎接新春。 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 …

郭沫若代表作品_郭沫若写的代表作

郭沫若五大历史剧作品分别是《棠棣之花》、《屈原》、《虎符》、《高渐离》以及《孔雀胆》。诗歌有《天狗》、《凤凰涅槃》、《太阳礼赞》等;历史剧有《屈原》、《南冠草》等。《天狗》是郭沫若1920年2月初创作的一首诗。一生主要文学著作有:诗集《女神》《星空》《瓶》《前茅》《恢复》《蜩螗集》《战声集》等;散文《我的幼年》《反正前后》《创造十年》《北伐途次》《沸羹集》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