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内容

写景的诗

山的美,巍峨雄壮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水的美,温柔灵动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白居易《暮江吟》)半亩方塘一鉴 …

明日歌作者_明日歌作者是钱福还是钱鹤滩

《明日歌》的作者有两种版本:一为明代的文嘉(文徵明之子),一为明末清初的钱鹤滩。《明日歌》 明 文嘉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日日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皆被明日累,明日无穷老将至。晨昏滚滚水流东,今古悠悠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译文:明天又明天,明天何等的多啊!如果我们一生做事都要等到明天再去做,那么势必要虚度光阴,一切事情都会错过机会,到头 …

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ppt_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注音版

对亡国之音的同情。扩展知识:《桂枝香·金陵怀古》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的词作。此词通过对金陵(今江苏南京)景物的赞美和历史兴亡的感喟,寄托了作者对当时朝政的担忧和对国家政治大事的关心。上阕写登临金陵故都之所见。“澄江”“翠峰”“征帆”“斜阳”“酒旗”“西风”“云淡”“鹭起”,依次勾勒水、陆、空的雄浑场面,境界苍凉。下阕写在金陵之所想。“念”字作转折,今昔对比,时 …

清明节的画简单又漂亮_清明节的画简单又漂亮图片

画里翠竹断楼台,古墓烟尘满地埋。祭奠英灵情感切,默哀哀思绕山来。这首古诗主题是清明,诗中描述了清明节前往烈士陵园祭奠英灵的场景。每到清明,人们纷纷前往祭扫故人,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这首诗的画面可以描绘一座古老的墓地,烟尘弥漫,满地黄土,人们顶着风雨前行,肃穆地向逝去的先人献上花卉和祭品。在这个场景中,可以画上沉思的人们、墓地的石碑和鲜花等场景,让整幅画 …

杜牧的作品_杜牧的诗歌作品

1、《清明》唐代: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译文: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2、《秋夕》唐代: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译文:在秋夜里烛光映照着画屏,手拿着小罗扇扑打萤火虫。夜色里的石阶清凉如冷水,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_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初中语文教资

一、秋风破屋(焦虑)二、群童抱茅(无奈)三、屋漏遭逢夜雨(痛苦、凄凉)四、诗人期盼广厦、推己及人,表达对百姓的同情和祝愿。作为九年级语文教师,根据我的经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常考的诗句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和“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特点:用诗歌的方式写历史,体现主人公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扩展资料赏析:“茅屋”指诗人 …

墙角一枝梅_赎罪墙角一枝梅

1、出处 北宋王安石的《梅花》;2、全诗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3、注释墙角有几枝梅花,正冒着严寒独自开放。为什么远看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那是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1)凌寒:冒着严寒。(2)遥:远远的。(3)为:因为。(4)暗香:指梅花的幽香。(5)知道4、写作背景此诗的写作背景是:年过半百、对政治早已心灰意懒的王安石变 …

两小儿辩日节奏停顿划分_两小儿辩日节奏划分及读音

《两小儿辩日》节奏划分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注音如下图: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

二十四节气诗句_二十四节气诗句翻译

一 ·【立春】春盘春酒年年好,试戴银旛判醉倒。今朝一岁大家添,不是人间偏我老。——陆游《木兰花·立春日作》二 ·【雨水】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三 ·【惊蛰】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四 ·【春分】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