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春花秋月何时了春日迟迟,卉木萋萋。仓庚喈喈,采蘩祁祁。迟迟:缓慢。卉木:草木。萋萋:草茂盛的样子。仓庚:莺。喈喈:鸟鸣声众而和。蘩:白蒿。祁祁:众多。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夜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红 …
最新内容
风景旧曾谙读音fēng jǐng jiù céng ān,意思是风景久已熟悉。谙[ān]汉语汉字谙是一个汉语汉字,读音为ān,形声。从言,音声。本义:熟悉字,基本意思是熟悉,精通;熟记,背诵。白居易《忆江南》等均有相关记载。康熙字典《唐韵》《集韵》《韵会》《正韵》??乌含切,音庵。《说文》悉也。《玉篇》知也。《增韵》练也,历也。《六书统》熟闻也。《字汇》晓也 …
、江南 汉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2、敕(chì)勒(lè)歌 北朝民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qióng)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3、咏鹅 (唐)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4、风 (唐)李峤(qiáo)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
我们的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是人们庆祝一年中第一次的月圆之夜。据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元宵燃灯放烟火的习俗就是从这个说法来的。 元宵节起源于中国古代,最早可以追溯到汉朝。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因此被称为“元宵节”。据传,汉武帝 …
九九重阳节的习俗主要有:1. 赏秋:重阳节时值深秋,寒霜渐重,是赏秋的好时节。2. 登高: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3. 插茱萸:茱萸据说是可以治病的药草,因为插茱萸可以驱邪避灾,所以很多人会在重阳节的时候插茱萸。4. 吃重阳糕:重阳节这天人们都会吃重阳糕,以求吉祥驱邪。5. 祭祖:大部分地方会登高望远的同时去祭祖。6. 饮菊花酒:重阳佳节,我国有饮菊花酒的传统习 …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一句诗。这句诗描绘了原野上长满茂盛的青草,每年秋冬枯黄,春天到又长得繁茂。 彭彤彬读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一棵棵并列生长的小草,长成一片片的,铺满了眼前的山岭低原,成就这一望无际的草原。春来暖风和着细雨吹来,草原一片绿透,秋天北风呼啸,带着寒冷横扫草原 …
《核舟记》是明朝魏学洢(约1596~约1625)所写的说明文言文。出自清代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魏学洢(约1596-约1625),字子敬,明朝末嘉善(今属浙江省嘉兴县)人,明朝末年著名散文作家.是当地有名的秀才,也是一代明臣魏大中的长子,一生未做过官,好学善文著有《茅檐集》。被清代人张潮收入《虞初新志》的《核舟记》,是一篇出色的状物杂记,观察细致,描写具体 …
淡黄的温情 我的心灵纵然追随那 澎湃在北国大地上的黄河水流动蜿蜒, 我的心灵激荡追寻那 惊涛在南国热土上的长江水直奔东海。 她们 是国人生命海岸中的一抹金黄的闪光 隔河两岸是心驰神往的天堂 抬头豁然,祖国好 低头乐怀,家乡美 脚下是我追寻的圣土,蓦然回首 爱祖国,更爱家乡 岁月悄无生息地流淌,沿着时间的路途 祖国欣欣向荣一片好 忆 …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出自两汉的《孔雀东南飞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原文: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 …
1、江南 两汉:佚名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2、菩萨蛮 唐代:韦庄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3、忆江南三首 唐代: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 …